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-新闻资讯

 
用油品标准密度控制油品质量和损耗

 

       油品密度作为油品经营的一个重要参数,能够直观反映油品的质量。

      众所周知,物质都是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,销售公司经营的汽油、柴油也是一样,温度高时以气态存在,常温下是液态,低温时又变成固体。而固态的油品密度,要高于气态的油品密度。可见,不同温度下油品密度是不相同的,为了能直观地比较油品密度的大小,我国规定在20摄氏度,101.325 Kpa条件下的油品密度为标准密度。油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,如果其内部组成分子在短时间内不发生重大变化,其标准密度是一致的。所以利用这一特性,销售公司可以控制油品质量。

       利用油品标准密度控制油品质量。一般情况下,外采油品发货时都要在出库单据中注明发油的标准密度。油品到站后,我们就可以要求加油站,进行标准密度的计量测算。若发现实际测算的标准密度与发货的标准密度一致,说明这车油品质量与出库相比没有变化,可以正常进行下一步的验收入库。而一旦发现两者有误差,且误差超过每立方米1.2千克,就说明其质量发生变化,应立即停止接卸,由销售公司与发货方确认复核,及时查找原因。

       利用油品标准密度监控油品损耗。按照销售公司的地罐交接模式,外采油品入库时,应利用发货吨数除以其标准密度,得到其标准体积入库。在目前加油站交接验收较严格的情况下,有些不法承运方动起了修改发货标准密度的念头。例如,一车28吨的0号柴油,若其标准密度是每立方米833.1千克,那么其标准体积为3.3654万升,若将标准密度修改为每立方米835.1千克,那么其标准体积变为3.3573万升,这样就会比实际发油标准体积降低了81升,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偷盗机会。因此,当加油站从地炼进货发现油品标准密度发生变化时(误差同样是每立方米1.2千克),必须立即上报公司查找原因,进行下一步的处理,从而防止不法分子在运输途中偷盗油品,确保加油站从地炼进货油品时的数量完好。